现代职业技艺及工匠精神职工培训活动顺利举办
整体概述
2024年9月19日与9月26日,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承担的北京市总工会购买服务项目——现代职业技艺及工匠精神职工技能培训在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成功举办,近50名学员参与了为期两天的深度职工技能培训,此培训内容包括木作博物馆传统文化学习、劳模三个精神授课、传统木工专家技能授课,通过现场观摩、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等形式开展。此培训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木工作为我国传统技术之一,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传承价值。
技能培训的目的与意义
提升职业技能:此次培训旨在帮助学员提高此领域的专业技能,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操作,学员可以熟练掌握相关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培养创新精神:在此培训中,学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技能,还需要学会结合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
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通过技能培训,学员可以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 博物馆参加 }
木作博物馆内包含数万件精美老物件,主要以木质品为主,涉及到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博物馆分成木匠展、农具展、度量衡展、木材展、古代建筑展与运河展等,在这里,学习到木质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
绳墨枘凿 ——匠心筑梦 成就未来
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王文旺: “通州工匠”“社会大课堂先进个人”“首都市民学习之星”、“运河计划——领军人才”、 “运河计划——顶尖人才” “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匠师”。
01
榫卯结构制作(十字枨与走马销)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木作的一种接合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它不仅用于传统建筑,还广泛应用于家具和其他木制器具的制作中。榫卯结构通过凹凸部位的结合,不使用钉子或其他金属连接件,依靠精密的测量和精湛的工艺,使构件之间牢固连接,展现出力与美的结合?。
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木工工具制作)
传统木工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不仅是一种技术传承,也体现了工匠的精神和文化。这些工具往往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反映了木工文化的独特魅力。
03
榫卯笔筒制作
榫卯笔筒制作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榫卯结构作为中国传统木工艺的一部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通过制作榫卯笔筒,学生们不仅能够亲手体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04
鲁班锁制作
鲁班锁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
05
榫卯板凳制作
小板凳,也叫四脚八叉凳,据说一个学徒如果能做好四脚八叉板凳就可以出师了。小板凳,它四腿八挓,很稳很美,卯榫虽已松动,但相互制约就是不散架。在制作榫卯板凳的过程中,通过榫卯板凳的制作,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榫卯结构在力学、结构、科学等多方面的应用。
06
学员收获
开展此培训,得到了学员们的大力认可,学习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通过榫卯知识学习、榫卯结构的制作,在老师傅的带领下,掌握了木工的画线、刨、锯、及凿孔等相关的技能,从一名木工小白,通过专家与老师的层层深入课程的学习,能够完成一件精美的木工作品,提升了自己木工领域的技能。
我看到了学员们从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从对木工工具的一无所知到能够完成作品,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努力。他们不仅学会了使用锯子、锤子等基本工具,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专注、如何耐心、如何精益求精。这种对工作的热爱、对品质的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由科学教育类场馆等相关单位自愿联合发起成立,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于2019年5月17日正式批准成立,截至目前有106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企业和央属、市属的科普场馆加入。协会旨在推进科普理念和实践双升级,致力于促进科学教育馆交流合作和加强科学教育馆人才建设,推动科学教育馆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和系统发展,辐射和带动科普事业建设水平整体跃升;利用好北京地区科学教育资源及科教场馆丰富的独特优势,推动“社会化科普行动”的创新发展,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比翼齐飞”的发展新局面,促进公民素质提升。